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平湖在线-平湖人才信息网,平湖新闻网,平湖教育网,二手房信息,房产信息网,租房网

热门关键词: 

  最近,有市场消息称,“阳康”后或引发心肌炎等心脏问题,而服用辅酶Q10 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血管病死率及全因死亡率均更低,并可改善心功能状况。一时之间,辅酶Q10市场需求暴增,不少电商平台的辅酶Q10相关产品出现断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搜索发现,京东健康线产品所剩无几,例如,汇丰大药房线件。但包括Swisse、普丽普莱、澳佳宝等在内的海外京东自营旗舰店供货充足。

  也有医药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销售情况来看,这两天确实销量有所提升,但目前不少地区辅酶Q10相关产品还有大量现货。“辅酶Q10产品属于保健产品,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排斥保健品,认为这是智商税。”

  根据公开资料,辅酶 Q10 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的物质,心脏、肝脏、肾脏和胰腺内含量最高。由于辅酶 Q10 在人体内具有重要功能,某些特殊生理或疾病状态下,这种物质在人体尤其是某些器官内的含量有所降低。在美国等国家辅酶 Q10 常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售,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一直着力于进行辅酶Q10 补充剂是否对健康有益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辅酶Q10有药品和保健食品两类。药品需有“国药准字”,用作辅助治疗,使用剂量大,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作为保健食品的辅酶Q10,为口服剂型,标有“国食健字”,服用剂量小。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及《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也将辅酶 Q10 推荐为辅助药物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心肌能量代谢,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就此问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张中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辅酶Q10对心脏有好处,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至于是否是智商税,无法回答。

  另有上海某三甲医院临床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出现心脏不适或心肌炎时,还是应该及时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就诊,将希望寄托于自行服用辅酶Q10这类产品实在不可取。

  北京和睦家医院心内科白书玲医生此前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每天众多的发热患者中,有不少人入院时已处于危急重症状态。例如,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为启动因素,进而引起严重的心脏事件,如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其起病特别急,短到几个小时就能达到高峰。病死率较高,且以猝死为主。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患者会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早期死亡率极高。”白书玲说,正因为如此,该病一直是心脏科医生最为棘手的问题。即便在医疗资源更为充足的国家,其早期死亡率仍超过50%,需要得到规范化的救治。

  白书玲提醒,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症状与感染新冠病毒或流感十分相似。比如三者都可能出现头疼、发烧、咳嗽、畏寒或鼻塞、肌肉痛等症状。如果感染新冠病毒或流感的患者出现了喘气费力、胸闷、心悸、胸口有轻微疼痛,这是在提醒疾病已经累及到心脏了。如果出现了更严重的症状,如昏厥、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就要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辅酶Q10 O2O市场现状及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辅酶Q10行业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到2028年,全球辅酶Q10市场规模预计将达97.08亿元。辅酶Q10开发空间及开发前景巨大。

  截至2022年12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可查询到含辅酶Q10的注册类保健食品超百款。以辅酶Q10为单一功能性原料的备案类保健食品,自2021年执行备案制以来,也有数百款产品获批。

  公开资料显示,辅酶Q10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包括金达威、神州生物、浙江医药等。其中,金达威是全球最大的辅酶Q10原材料生产企业,属于行业龙头,2021年底公司辅酶Q10的产能达600吨。

  有投资者近日向金达威提问:“京东多特倍斯自营旗舰店有好几款辅酶Q10都缺货了,不知道公司关注到没有?有没有及时补货?公司要用点心经营啊,不然怎么争辅酶Q10第一品牌?”对此,金达威回应,公司有关部门会及时跟踪情况,尽快处理缺货事宜。

  也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指出,目前辅酶Q10原料库存较为充足,短期内出现的部门订单增长现象也是由于市场炒作所致,而眼下,包括汤臣倍健、Swisse、澳佳宝等在内的品牌企业已经紧跟市场需求积极保障供应链稳定。

  “各厂家生产线同时具备扩大产能的条件和能力,如今辅酶Q10生产各方面工艺已经成熟,生产周期也不用很长,给点时间就能缓解部分区域紧张的局面。”上述业内人士说。

  在谈及二级市场抢药概念还要持续多久这一话题时,CIC灼识咨询总监刘立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多地防疫政策变化,不少市民开始“囤药”,市场需求的激增带动相关药物的销售量开始明显上升,受此影响,新冠药物板块一度上涨明显。而后,随着全国多地免费发放退烧药、多地推行拆零销售、生产企业产能提速以及监管加强等各项措施的到位,退烧药紧缺现象明显缓和。与退烧药紧缺现象缓解相对应的是,二级市场上退烧药概念股也在快速降温中。

  与此同时,退烧药潮热度刚减,蒙脱石散、血氧仪、辅酶Q10系列产品等抢购热潮再起,二级市场炒作再兴。二级市场抢药概念短期内是由于居民囤积新冠病毒相关药物,与市场需求激增相关。

  “然而,随着药物储备量上升,市场需求会逐步减弱,并且国家已经进行了行政干预,保障防疫物资供应稳定,市场买药难问题也在快速跟进中,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人们对疫情认识加深以及防疫准备工作充足后,二级市场抢药相关概念失去炒作根基,必然会恢复到合理的股价水平。”刘立鹤说。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