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工程造价信息资讯类第一门户!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广东工程造价信息网-一级造价师,二级造价师,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培训,注册-广东造价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说不尽苏州好风光”“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河道中乌篷船过,弄堂里评弹声声。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争相打卡。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院长、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夏健在参加9月5日举行的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时表示,自2002年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以来,街区保护始终遵循真实性原则,推行渐进式保护更新,蹚出了创新街区价值特色展示,丰富市民游客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城市历史人文感知度的新路子。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面积约为116.5公顷,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存的整体布局与宋代《平江图》基本一致,仍然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城风貌。夏健说,为了保护好运河沿岸古城风貌,在推进考古勘探和文献研究中,多角度挖掘展示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各类保护对象发展脉络。同时,围绕提升宜居品质,打造美好生活目标,按照“小单元、渐进式、微更新”模式推动保护更新。比如,开展街巷、河道和环境风貌整治。开展建筑修缮整治。利用旧建筑材料,保留传统建筑艺术特征。再比如,保护水巷、街巷、院落格局,织补街区空间肌理。

  大运河文化不仅要在保护和传承上下功夫,发挥好遗产价值才能让古老的大运河重新焕发生机,成为真正属于百姓、造福百姓的大运河。夏健介绍,近年来街区通过引入文旅体验项目、设立苏州图书馆姑苏区昭庆寺分馆、举办系列文化活动、设立文化名家单霁翔工作室等,将古昭庆寺打造为公共文化新空间,丰富市民游客文化生活,增强城市历史人文感知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产业方面,集中展现和延续生产性的非物质遗产项目,比如,苏绣、缂丝、玉雕、年画等;展演昆曲、评弹等曲艺类非物质遗产项目,建设系列文博场馆,开发文创产品等。此外,街区还引入特色餐饮、精品民宿、总部经济等新业态,依托传统香山帮技艺打造古建产业链,开展城市灯光秀等新活动。

  与普通历史街区不同的是,平江路历史街区创新采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银行贷款”投贷联动模式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从整体保护视角进行资金投放,并建立街区可持续实施的资金、运行和监管等保障机制。截至2023年末,国开基金已投放专项基金1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已发放贷款45亿元,推动银团贷款合计发放59亿元,重点支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老旧片区改造提升、产业载体培育等。“秉持‘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平江历史街区实现生活、文化、商业、旅游、社区良性互动与和谐相融,是大运河遗产活化利用的城市会客厅。”夏健说。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