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工程造价信息资讯类第一门户!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广东工程造价信息网-一级造价师,二级造价师,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培训,注册-广东造价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3月4日起,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启幕。思大局、观大势、谋大事,作为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年度盛事、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两会的召开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多位来自茶产区的代表委员结合地方特色和行业热点难点,围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提案,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蜜雪集团执行董事赵红果带来了一份建议,全面聚焦“新式茶饮行业健康发展”。赵红果表示,建立严格的原料准入制度,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风险是新式茶饮行业从业者关注的重点。为此,要鼓励相关企业与优质原料产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保障原料稳定供应和品质可控,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

  在赵红果看来,目前新式茶饮行业缺乏统一、细化的国家标准,包括产品分类、原材料使用规范、制作工艺标准等方面。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明确各类茶饮的定义、配料使用范围与限量,规范门店操作流程,保障产品品质稳定与安全。面对市场新需求,赵红果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或项目,支持新式茶饮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例如在茶饮保鲜技术、健康配方优化、环保包装材料研发等方面进行攻关,鼓励企业开发低糖、低脂、低热量的健康茶饮新品。同时,新式茶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政府与企业可以通过举办茶饮文化节、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共同挖掘茶饮文化价值、传播中国茶饮文化,实现产业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弘扬闽茶文化,扩大闽茶影响力,发掘武夷茶文化,增强武夷茶魅力,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成员江元勋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从政策、资金、人才三方面提供支持,规划建设武夷大茶区,形成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茶文化重点区域。

  二是参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政策,在武夷山市建立闽茶文化产业园。在茶文化遗存保护、茶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庄园打造、茶树种质资源保护、茶科技创新突破以及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加工智能化转型升级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建设。

  四是加强对茶叶知识产权和原产地品牌的保护力度,鼓励茶企加强自身规模建设,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大别山革命老区受客观地理条件等因素限制,发展工业具有一定局限,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从老区资源禀赋、种植传统、产业优势出发,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培育乡村产业。”3月4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红玲委员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将湖北省大悟县黄茶产业纳入《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政策支持范围,将大悟黄茶产业重点立项。大力培育黄茶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加强科研攻关,推动黄茶产业链在茶副食、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方面延伸与扩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在大悟县举办黄茶发展大会、黄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在全国各类展会上积极推介黄茶品牌,积极培育消费市场,提高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

  全国人大代表杨春兰是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深知这一传统技艺不仅是德昂族的文化瑰宝,更是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在两会上,她不仅积极建言献策,还特意将德昂族的非遗产品——酸茶和织锦带到了两会,希望通过这一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德昂族的文化和酸茶产业。

  在杨春兰的家乡德宏芒市三台山乡,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致富带头人,一起带领合作社社员,致力于酸茶产业的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德昂族酸茶产业正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同时,三台山乡还依托千亩茶园,推出了采茶体验、酸茶制作、酸茶品鉴、酸茶宴等一系列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杨春兰表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两会的平台,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将德昂族酸茶申报为中国第七大茶类,共同推动德昂族酸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石濡菲认为,茶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亟须通过“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生产提质、文化创新与人才升级。应推动物联网应用技术与茶产业全链条融合,提升生产效能。她建议科学技术部牵头研发AI智能茶园管理系统,集成土壤监测、气象预测、病虫害识别等功能,通过数据分析,为茶园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茶园信息可视化,保障茶叶源头质量,提高茶园亩均产量。

  加大茶产业科技投入,需要完善政策与资金支持,并构建人工智能赋能生态。石濡菲建议,设立“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基金”,对引入新型技术及设备的茶企给予设备补贴、税收减免及低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带动茶企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可设立“茶+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孵化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营造良好技术升级环境。鼓励茶产区与科技企业合作,搭建合作桥梁,加深茶产业与新科技成果间的联系。

  全国人大代表、新城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梁云英表示,大悟县茶园面积达30万亩,涉茶行业人员达10万余人,茶叶成为大悟强县工程的支柱产业。然而,当地只采一季春茶制作绿茶,夏秋茶因不适宜做绿茶,未能充分利用。梁云英关注到这一问题,她前往安徽、河南等地学习,在专家建议下得知,可通过技术和半发酵创新工艺,将夏秋茶加工成黄茶。随着黄茶产业走上正轨,产能逐步释放,梁云英又有了新思考,国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作为小众茶的黄茶产品如何做到销售顺畅。

  梁云英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总结大悟“夏秋茶综合利用”模式,对黄茶产业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壮大产业规模;推进黄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提升黄茶产业科技含量,支持“大悟黄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强化消费帮扶,拓展黄茶销售渠道。

  近年来,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原料开发的深加工产品不断增加,如信阳毛尖茶啤酒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郭桂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完善地理标志产品在深加工领域的拓展使用规定,修订完善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在深加工产品的地理标志成分阈值,如原料占比、工艺标准等。明确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在深加工产品上的延伸使用规范,如商标使用范围、使用场景等。建立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深加工产品备案制度,允许企业在研发阶段试用地理标志商标,通过数据积累后申请正式授权。

  郭桂义强调,完善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在深加工产品拓展使用上的法律规范,有助于充分释放地理标志产品在深加工领域的市场潜力,推动地理标志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让地理标志产品从“初级原料”迈向“高附加值品牌”,成为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对于促进城乡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农业人口向深加工领域转移就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