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工程造价信息资讯类第一门户!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广东工程造价信息网-一级造价师,二级造价师,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培训,注册-广东造价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新民晚报讯(特约通讯员 龙钢 记者 李一能)申城连日高温,使那些遇到困难的外来人员无处安身避暑,流落于街头。虹口区探索“1+3+X”流浪乞讨人员主动发现救助机制,及时帮助那些“无家可归”人员临时安置,并帮助他们顺利返乡,与家人团聚,使这些流落街头人员感受到了人间温暖。

  8月12日傍晚,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城管大队在日常巡逻中发现虬江路沿河步道有两名外来人员躺在绿化带里的长椅上,便上前询问,发现这两名外来人员没有工作,又没有固定住所,并在轨道交通桥柱下的夹角处搭建了简易安身地,想在此过夜,属流浪人员。面对高温酷暑下流浪人员的艰难处境,城管人员迅速行动,便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了虹口区救助服务中心。

  救助服务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并主动联系了四川北路街道派出所。救助服务中心、城管、派出所三方迅速集结,共同商讨制定救助方案,决定立即开展一次联合救助行动。抵达现场后,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两名救助对象提供了必要的防暑降温物品、饮用水及简易医疗援助,同时耐心劝导他们前往救助站接受进一步安置。

  为保障行动的安全,四川北路街道派出所治安民警在现场维护秩序,并协助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劝导,确保救助过程顺利进行;城管人员则负责拆除并清理流浪人员违规搭建的简易住所。最终,两名流浪人员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下,接受了妥善救助,并顺利返乡。

  虹口区民政部门近年来通过开展走深走实调查研究,推动解决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发现难、救助难”的问题,立足深化“三合一”联动救助机制,创建了“1+3+X”(即救助管理站+公安、城管、区城运中心+8个街道、区城发公司、区网信办及民政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流浪乞讨人员主动发现救助机制,发挥公安、城管、区城运中心及各街道分中心视频监控等智能信息化手段和网格化管理,利用技术赋能和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完善街面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的主动发现机制,及时有效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早救治、早转介”,切实维护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的合法权益。

  8月9日,虹口区救助服务中心通过主动发现救助机制救助了一名在凉城路流浪的人员。流浪者小廖,34岁,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人,来上海打工,因务工不着,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无着落,故流落街头。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对小廖进行心理疏导后,根据其意愿,接其进救助站进行临时安置,并贴心地帮其购买了返乡火车票,使其顺利地抵达湖南衡阳,解了小廖的燃眉之急。据悉,虹口区今年以来先后救助了各类流浪乞讨人员145人次。

  虹口区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1+3+X”流浪乞讨人员主动发现救助机制,深化“1”个核心平台协调(救助中心),强化“3”(公安、民政、城管)部门联动,灵活拓展“X”方社会力量参与,优化发现、报告、救助流程,提升响应速度与救助质量,构建更加高效、全面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网络。

上一篇:有关别说你还爱着我原唱究竟怎么回事?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