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平湖在线-平湖人才信息网,平湖新闻网,平湖教育网,二手房信息,房产信息网,租房网

热门关键词: 

  形体表演是演员塑造戏剧影视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有没有一种塑造戏剧影视中军人形象的特殊形体表演及训练方法呢?杨宏所着《军旅戏剧影视形体表演教学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22年9月)给出了答案。

  人的动作和个性是具有必然联系的,因而舞台或银幕上演员的举手投足和一招一式,都是人物精神和思想的外化,马虎不得,松懈不得。人物形象有类别,表现人物的方法也可以分类。这是对人物性格的强化、深化,进言之是“集约化”和“差异化”,或者说是为了让戏剧影视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饱满。为了这个目的,演员的表演除了语言(台词)要生动而深刻,形体表演也要配合到位,二者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以电影为例。一些经典的军人形象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跟演员的形体表演是密切相关的。比如饰演《枊堡的故事》和《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指导员的徐林格,形体语言稳重含蓄,很少有大幅度动作,讲究的是内力;而《上甘岭》里饰演连长的高保成,动作急促而刚毅,时时给人以“爆发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说明形体表演对塑造军人形象具有重要作用。而这种功效的达成绝非轻而易举,更不能靠灵机一动,它需要长期的养成和专业的训练。这就是杨宏写作《军旅戏剧影视形体表演教学研究》的初衷。这本书也是杨宏长期教学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总结。

  一是要有“信念”。作者称之为“信念感”,特指演员要“相信角色,相信故事本身”。延伸出来,即相信军人的身份,树立军人的信念,这一点很重要。假如演员饰演军人还未能有军人的认同感和崇高感,恐怕很难赋予角色以内敛的力量和外溢的风采。老一辈表演艺术家饰演的军人形象之所以动人,跟他们本人的军人身份或经历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肯定地说,深藏于心底的革命信念是塑造革命军人形象的根本支撑。当今有些青年演员饰演军人形象之所以让人觉得“不像”或者“生涩”,在相当程度上是缘于这种信念的薄弱甚至匮乏。因此,“相信角色,相信故事本身”,也就是相信军人,相信历史。

  二是要“体验”。军旅戏剧影视创作和表演一直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相应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也由“体验派”主导。“体验”的精髓,就是把重心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演员把自己转化为角色,并让角色有质感、有内涵,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这当然需要演员有深厚功底。对于军旅戏剧影视教学来说,就是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使演员具备塑造军人形象的特殊才能。具体到学习过程,需要观察、思考、想象并且“注意”。这4种能力,书中都有详细阐述,目的就是为了让演员用各种方法去体验军人特有的气质、个性、精神和品格,为塑造革命军人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会“传神”。在军人形象塑造上融入戏曲重视“传神”的观念和技巧是大有益处的。本书介绍了传统戏曲“四功五法”中的“五法”,即“手、眼、身、法、步”;并特别指出系统的眼神训练能够使“人物有了灵魂”。一些银幕上的军人形象,光凭眼神就深深铭刻在了广大观众心中。比如《英雄儿女》中田方饰演的王文清,特写中的双眼炯炯有神,把军人的坚毅和父爱的慈祥表达得那样深邃。这既是演员“传神”之作,也是整部电影的神来之笔;除了情绪表达,“眼功”的效力也格外光彩夺目。

  《军旅戏剧影视形体表演教学研究》中沉淀着几代军旅戏剧教育工作者的甘苦和奉献,其成果体现在众多军旅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家为中国当代戏剧影视塑造出的不朽军人群像上。当下,部队文艺“为兵服务”的职能被更多地赋予了“文艺轻骑队”。新时代的“文艺轻骑队”队员们要履行好使命,就需要具备出色的舞台表现能力,需要在形体表演上下一番功夫。歌唱、舞蹈、小品、朗诵、主持等,都需要演员具备展现最美军人形象的形体表演能力。用古人的话说,这是给艺术形象注入“风骨”,也即《文心雕龙》中所讲的“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因此,这部研究军旅戏剧影视形体表演的专着为新时代的强军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助益,也为“文艺轻骑队”更好地为兵服务提供了经验和理论支撑。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