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多个养老金好消息出现“第20连涨”稳了吗?能涨多少呢?
进入2024年以后,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相继公布了多个养老金的好消息。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了要继续上调退休人员进行养老金。通过这些消息判断,2024年的养老金上涨,即养老金的“第20连涨”,确实是越来越稳了。具体有哪些好消息呢?
日前,人社部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系列关于养老金的好消息。一是去年的养老、工伤、失业等三项保险的收支稳定,2023年基金总收入为7.92亿元,支出为7.09亿元,当期结余8300亿元,累计结余8.24万亿元。这说明我国基金收入稳定,有充足的支付能力。实际上,国家制定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目前的结余情况还是能够应对很多风险的。
二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断推进。2023年北京、上海等最后几个地方也并网进入了全国社保信息系统,这对于我国养老保险的统一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便利了参保人在全国方面的参保流动。未来养老金的待遇调整也会越来越接近,最终趋于统一。
三是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截至2023年底,投资运营规模1.86万亿元。这有利于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毕竟把钱存到银行虽然稳健,但是收益也更低。长期来看,基金委托投资运营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近日,财政部也公布了几个好消息。一是,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助力度越来越大。2023年仅中央就安排基本养老金财政补助10000亿元。这只是中央层面的补助,如果算上地方层面的线年的全国社保基金收入决算表,202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获得的财政补贴收入约为7100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收入约为3440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贴收入约为5910亿元。
二是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最重要的特点是对全国各地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进行了合理调剂。这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还不一样,2023年的统筹调剂规模是2716亿元,调剂比例应该是4.5%左右。基金累计结余的调剂,能够充分发挥累积结余的作用,以保障养老保险基金按时足额发放。特别是像黑龙江省的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经连续多年为负值,2022年末为负的102.1亿元。而同期广东省的累计结余则达到了15722.7亿元。
三是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主要是通过规范各地基金收支行为,促进筹资和待遇政策更加公平合理,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实际上,全国各个地方的养老保险待遇政策和收支行为确实有很多不统一的地方,需要进行规范。比如说过去的深圳和厦门等地方,最低缴费基数下限是按照最低工资确定,但是却能够享受到养老金的倾斜照顾政策。因为按照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即使缴费基数为0,也能够一年积累0.5%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待遇规范统一以后确实更加合理。
截至目前,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经接近6万亿元,能够保障退休老人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通过以上消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养老金的“第20连涨”确实越来越稳了。
其实社会保险法早有明文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也就是说物价上涨了0.2%。另外,2023年我国工资性收入达到了22053元,增长7.1%。2022年的增长率只有4.9%。有工资性收入和物价上涨的垫底,再加上已经有连续19年养老金调整的先例,所以说养老金的“第20连涨”是不太可能取消的。
不过,近年来养老金调整幅度一直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比如说,2008~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幅度始终是10%。2016年实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统一调整,调整幅度综合为6.5%。2017年及以后调整幅度又逐年下降至目前的3.8%。
2023年的工资增长幅度确实比2022年更好,但是线年我国的人口再次减少了208万人,更重要的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口净增加1693万人。也就是说,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为了应对1962~1973年出生人口的“退休潮”,我们很难恢复以往养老金快速增长的状态。因此,估计2024年养老金增长幅度会在3.5%~3.8%之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