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字头和“D”字头究竟有什么区别?火车票车次的秘密你知道吗?
平时坐火车,经常听到车站广播通知“高xx次列车现在开始检票……”。凭车票上的车次,我们来确定自己乘坐的列车。铁路列车的车次通常是由一个
我们知道,火车票上的车次,有不同的字母开头,像G字头、D字头、Z字头、K字头、L字头等等。这些字母代表什么?不同字母开头的车次有什么区别?铁路列车车次的编号又有着怎样的规则?
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的设计时速在250公里及以上,而且开行的都是动车组。
速度介于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之间,设计时速一般在200公里左右。我国新建了多条快速铁路,比如渝贵铁路、江湛铁路、青连铁路等等。这些快速铁路大多也开行动车组。
城际铁路主要是按服务范围来定义的,是专门服务于特定的相邻城市或城市群之间的客运专线铁路,大多具有运行距离短、高密度、公交化等特点。
有的速度在250公里每小时及以上,速度上属于高速铁路(如武黄城际设计时速250公里,京津城际设计时速350公里);
有的速度在200公里及以下,这一类不属于高速铁路,而是快速铁路的范围(如广珠城际设计时速为200公里;长株潭城际铁路设计目标时速200公里,初期运行时速16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2015年新发布的《城际铁路设计规范》,城际铁路的设计时速范围规定在200公里及以下。
当然,好比跑车能在高速公路上开,也能在普通公路开,动车组也一样,既能在高速铁路上运行,也能在快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上运行。只是在普速铁路区间段,动车组只能在普速铁路规定的速度范围内限速行驶。
我国的铁路旅客列车,按照不同的运行速度、运行范围、设备配置、作业特征等,分为不同的级别。而旅客列车的级别,就是由车次开头的字母来代表的(部分是纯数字)。
在读法上,很多人将车次开头的字母当作英文字母来读,其实这是错误的。这些字母实际上是汉语拼音的首字母。
比如,“G”取自高速动车组中第一个汉字“高”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Y”取自旅游列车中“游”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都读汉字的读音。
正确的读法是,“G”读“高”、D读“动”、C读“城”、Z读“直”、T读“特”、K读“快”、L读“临”、Y读“游”。
车次开头的字母不同,列车的级别就不同,相应地,它们在速度、运行范围、设备配置、作业特征等方面也就有着不同的区别。
D字头,最高运行时速一般在200~250公里,有的在高速铁路上开行(设计时速250公里的高速铁路通常开行“D”字头),有的在设计时速200公里左右的快速铁路上开行,还有些是在改造后的既有线上开行。
有一种误解,把车次中的“G”字理解为高铁的高,把“G”和“D”理解为高铁和动车的区别,即“G”字头的是高铁,“D”字头的是动车。这种区分是不准确的。
首先,如前所述,既有开行“G”字头的高速铁路,也有开行“D”字头的高速铁路(时速300~350公里级别为“G”字头,时速250公里级别为“D”字头),因此不能把高铁和“G”字头划等号。
有不同的速度等级,在时速250~350公里城际铁路上开行的,速度上属于高速铁路范围;在时速200公里及以下城际铁路上开行的则不是。
“C”字头通常采用动车组运行,城际铁路的速度等级不同,开行的动车组车型也不同。CRH6型城际动车组,就是专门在时速200公里及以下的城际铁路上开行。
快速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120公里,一般经停地级中心或重要的县级中心。这类列车的车底主要是25G、25B等,基本有空调。
铁路开行的列车当中,除了以字母开头的车次外,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字母的,它们一般都是由四位纯数字组成。
普通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不超过120公里,分为普通旅客快车(普快,车次范围1001-5998)和普通旅客慢车(普慢,车次范围6001-7598)。
停站较多,前者一般停靠县级市和大部分县级中大站点,后者基本上“站站停”。其中的普快列车部分有空调。
除了开头的字母,列车的车次编号还有一个重要特点:车次上的数字是分单双号的。为什么列车车次分单双号?
铁路规定,进京方向或从支线到干线称为上行,反之离京方向或从干线到支线称为下行。上行的列车车次为双数(偶数),下行的列车车次为单数(奇数)。
比如上海虹桥-北京南G8次、郑州-青岛Z274次,上行,是朝着北京方向行驶;北京-哈尔滨东T17次、长沙-广州K641次,下行,是背离北京方向行驶。
例如从哈尔滨到广州的列车,哈尔滨到北京区间是上行,车次是双数,而北京到广州是下行,因此过了北京车次就会由双数改为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