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工程造价信息资讯类第一门户!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广东工程造价信息网-一级造价师,二级造价师,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培训,注册-广东造价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出品 创业最前线年,对于江西酒业而言,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江西酒业流通协会官方媒体《江西酒市》近日发布文章表示。

  该文章提到,江西白酒业的市场容量多年徘徊在150亿左右。而在这个150亿元的市场中,昔日王者四特酒从“黄金岁月”的销售额50亿元跌落至15.08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过去十年,四特基本上失去了对江西基地市场控制力。

  是什么因素让曾经的“赣酒之王”四特酒跌落神坛?在新的白酒竞争格局中,江西白酒又会否出现“新王换旧王”的戏码?

  文章指出,江西酒圈一直在鼓吹江西拥有300亿市场容量的潜力,仿佛这一目标指日可待;部分江西酒企高喊着要完成30亿、60亿的销售目标,然而,这一切若只是空中楼阁,那终将是镜花水月。

  同时提到,应以实干为先,让江西的酒企先从实现5个亿、10亿的小目标做起,江西白酒业的市场容量也应从多年徘徊在150亿左右的现状出发,先去实现200亿左右的目标。

  清末民国时期,娄源隆酒坊继承并改进了江西宜春樟树的传统酿酒技艺。为了防伪,娄源隆在酒坛子上贴了“特”字,表示酒特别优质,后来改为贴四个“特”字,表示酒比以前更优质。

  到了1952年,国家对“娄源隆”等酒店实行赎买政策,四特酒的前身“国营樟树酿酒厂”正式成立,随后该酒厂注册使用“望津楼牌”商标。

  1983年,“江西樟树酒厂”更名为“江西樟树四特酒厂”,并注册了“四特牌”商标。在这期间,四特酒曾五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名品”。

  2005年,江西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并于两年后更名为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主打产品包括天工系列、年份酒系列、东方韵系列、星级酒系列、特香经典系列、锦瓷系列等。

  凭借其独特的口感与品质,2012年,四特酒销售额突破50亿,占据江西省内白酒市场半壁江山,并被消费者视作“八大名酒”之后的第九大名酒。

  而同样在2012年,“茅五”营收超过200亿元、“洋泸”营收超过百亿,随后仅有顺鑫农业和山西汾酒营收超过50亿元,如今的行业第六古井贡酒在当时营收仅为41.97亿元。

  据中访网报道,2022年四特酒的销售额仅为20多亿元。另据《2024宜春百强民营企业榜单》显示,四特酒2023年营业收入降至15.08亿元。这也意味着,2023年四特酒在江西省内的份额降至10%左右。

  “过去十年,四特基本上失去了对江西基地市场控制力。”传才战略智库首席专家王传才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产品老化、创新滞后

  知趣咨询总经理、酒类分析师蔡学飞对「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示,由于整体产品创新滞后、市场营销策略过于保守,导致从2012年开始,四特接连错失了品牌高端化、产品结构升级,以及全国化发展等多轮优势。

  据「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观察,四特酒在中低端和高端价位均有布局,但不同单品价格价格跨度较大。

  在天猫四特酒旗舰店上,其单品价格从80元左右到2580元左右,这或让其品牌定位较为模糊,分散了顾客的认知。

  而东方韵系列也成为了四特的主力产品,助力四特跃升为白酒区域性龙头代表性品牌,为2012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作出过卓越贡献。10年之后的2019年,四特仍借助东方韵系列等产品开展全国化招商。

  蔡学飞也认为,东方韵等老产品老化、天工系列等新产品高端化遇阻,限制了四特酒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的四特酒也需突破,寻找新的方法转型优化升级。

  王传才指出,过去十年,白酒传统渠道与电商渠道均发生了巨大的革命性变革,其渠道仍然沿袭传统渠道模式,渠道动力越来越小。

  同时,白酒品牌传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四特酒业几乎没有有效的品牌传播与品牌推广活动,品牌在消费市场影响力日渐式微,四特已经从品类型结构化品牌走向边缘化。

  值得注意的是,10余年前,江西省酒类流通协会数据显示,省内白酒市场近100亿元,本地白酒占七成。而眼下,江西省内白酒市场规模则为150亿元左右,增长不甚明显。

  “四特在基地市场壁垒基本解除。”王传才提出,江西省内李渡成功跻身10亿量级结构性规模,省外包括川酒、苏酒、徽酒等迅速填补了四特酒业留下的市场真空。

  其中,李渡的增长成为四特酒发展的一个挑战。据珍酒李渡2024年中报,截至当年6月30日,李渡收入为6.75亿元,同比增长37.88%。

  “作为沉浸式营销代表酒企,最近几年李渡酒确实发展迅速,无论是从品牌价值、产品结构还是市场号召力都在稳步提升,隐隐有江西龙头的趋势,这给四特酒造成了很大的经营压力。”蔡学飞说。

  廖昶是江西樟树人,据媒体报道,其曾在本地机关多个部门工作过,1998年进入四特酒,任副总经理。彼时四特经营体制落后,生产效益低下,一度深陷负债,业绩跌入低谷。

  2002年,廖昶接手四特酒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砍掉了52款产品,聚焦核心单品;其次又完成了四特酒业的改制。

  他进一步指出,2012年至今,四特酒业营销组织出现了激烈动荡,包括核心营销高管离职,中层营销骨干跳槽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司市场战斗力。

  据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报道,四特酒遭遇动荡,多名高层集体离职,部分区域的一线销售人员也面临裁撤问题。

  不过,四特方面对此回应,仅有两位高管离职,一位是媒体已经公开的贺恒辉,在公司担任职务是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销售团队,另外一位不便公开。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2013年)四特制定了70亿元(含税含折让)的销售目标,并提出提出了“三年跻身‘百亿’俱乐部”。但随着2012下半年白酒行业遭遇新的发展低谷期,国内白酒行业增速普遍下降,四特是否完成该目标并无下文。

  不过,在蔡学飞看来,具有历史、文化、区位、品牌以及消费者等良好条件的四特酒,只要渡过目前的调整周期,其发展前景依然值得关注。

  而在江西省150亿元规模的市场中,会否上演“新王换旧王”的戏码,且看四特能否认真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问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