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平湖在线-平湖人才信息网,平湖新闻网,平湖教育网,二手房信息,房产信息网,租房网

热门关键词: 

  1951年2月13日,横城反击战正式打响。志愿军副司令邓华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向横城、原州方向实施反击,一举击溃进展至横城以北的南朝鲜第8师。

  敌美第2师奉命增援,但下场却更为难堪,一支主力装甲营在半路被志愿军伏击,连前线都没到,就几乎打了个全军覆没。

  南朝鲜主力吃了败仗就开始疯狂后撤,一向自大的美2师也顾不得脸面,在空军的掩护下狼狈逃离战场。志愿军趁胜追击,一举歼敌1.2万余人,打得东线的联合国军全线公里。

  李奇微甚至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形容友军在横城的表现:“南朝鲜的部队几乎把志愿军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的志愿军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不过和老上司麦克阿瑟不同的是,李奇微不只是靠嘴皮子打仗。在横城的大溃败后,这位美军名将并没有大乱方寸,反而对整个战局有着自己的独特判断。

  三次战役后,志愿军兵力和补给的运用已达极限。李奇微明白,横城反击战的胜利并不能解决志愿军这一困局。所以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候,联合国军必须在失败的局面下,保住一张“反击”的底牌,而这张底牌就是砥平里。

  砥平里位于38线英里,是美军前线的交通要塞。失去砥平里,意味着美第9军右翼空虚,整个联合国军的战线都会因此龟裂,李奇微筹谋已久的进攻计划更是要宣告彻底破产。“志愿军一定会进攻砥平里,而美军也一定要守住砥平里,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这是李奇微在横城反击战后,最为坚定的一个想法。

  当时防守砥平里是美第10军23团,在得知横城方向的败报后,团长弗里曼就制定好了撤退计划,甚至命令战士把行李都打包好了。但令弗里曼没有想到的是,他最后等到的不是撤退的命令,而是一份死守砥平里的计划。

  李奇微给第10军军长拜尔斯下了死命令:“你要是撤出砥平里,我就先撤了你!”同时李奇微还让位于文幕里的美第2师28团即刻向砥平里增援,美第9军、英第27旅和南朝鲜第6师向砥平里和文幕里之间移动,封闭美第10军前面的空隙。

  在横城反击战取得胜利之后,邓华便将砥平里定为了下一目标。按照常规,美2师和南朝鲜第8师都已经后撤,砥平里防守的美军为了避免成为孤军,必然会选择南逃。如果这个时候志愿军追上去在运动战给予打击,将会是扩大战果的最好机会。

  而彭德怀也在2月12日给邓华及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发的电报中提到:“伪八师已大部就歼……战役口子已经打开,敌人可能动摇,最好以一部于正面抓住砥平里之敌,将主力插至敌侧后去,乘敌撤退时,在运动中歼灭之。具体部署由邓考虑决定之。”

  战机稍纵即逝,留给邓华考虑的时间并不多。志愿军当时估计砥平里守军至多为4个营,且只有野战工事,防守力量较为薄弱。所以邓华在接到彭德怀指示后,当即命令40军第119师配合第39军主力和第42军第126师,准备于13日晚围歼砥平里之敌,并由119师师长徐国夫统一指挥。

  但接到命令的徐国夫心情却有些沉重,他面临两个棘手的难题。一是志愿军进攻砥平里的5个团,分别来自3个师1个军直,既没有集结,通讯联系又很难接通,很难实现统一指挥。二是进攻命令下达仓促,志愿军对于砥平里的敌情和地形并没有详细的掌握,这就等于是在打一场没有准备的仗。

  徐国夫曾向东线指挥部请求延缓总攻时间,以便协调参战部队,熟悉战场情况,但得到的回复却是:“敌情不过是一两个营,可能已经逃跑了一部分,必须迅速抓住敌人,不能拖延。”

  在接到最终的命令后,徐国夫便召开前线指挥员会议。但因为战局胶着,5个团团长只到了3位。不过42军375团副团长李文清却带来了砥平里的真实情况,敌人兵力绝不止两个营,并且他们没有任何企图逃跑的迹象,而是摆出了坚守的架势。

  徐国夫立即将情况向上级报告,却没有得到回应。而接下传来的消息更是让徐国夫恼火,炮兵42团遭遇敌人空袭,不能按时参加战斗。125师的375团也暂时失去联系,进攻集团实力大打折扣。

  但因为预定的进攻时间已到,徐国夫只能命令119师356,357团和120师的359团2300多人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向砥平里发起攻击。

  战斗开始之初,志愿军进攻较为顺利。356团,359团先后攻占了砥平里东南的几个高地,357团也有进展。但入夜之后,攻击部队便遇到了顽强阻击,几乎每个高地都有敌人布防,且炮火支援和轻重火力也比较强。

  战斗越来越艰苦,志愿军战士充分发挥了夜战的特长,将敌人的碉堡工事一个个摧毁。但与此同时,我军每攻下一个高地,都要付出极大的伤亡。徐国夫曾这样回忆砥平里的战斗:“我们的每一排,几乎都有因为堵碉堡枪眼而牺牲的战士。”

  砥平里战斗持续两昼夜之后,外围阵地均被我军占领,敌人退缩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起伏地带,凭借房屋,据点式工事及强大炮火顽强反抗。敌人困兽犹斗,而志愿军战士已没有专门对付坦克的重磅手榴弹和爆破筒,只能拿着轻武器进行攻坚。

  而敌人的真实情况也远不止情报说的那样只有不到2个营,而是4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又1个炮兵连、1个高炮连和1个坦克中队,总兵力高达6000余人,与志愿军进攻部队相比人数并不处于绝对劣势,且拥有强大的炮火支援。

  这样火力不对等的攻坚战,注定需要付出巨大的伤亡。40军参加攻击的3个团伤亡人数达到了1830多人,其中349团3营几乎全部伤亡。

  砥平里久攻难克,且敌人的增援部队在飞机、大炮、坦克部队的掩护下,发疯一般的向砥平里增援而来,志愿军的阻援战斗同样艰苦。

  15日上午,邓华决定向前线增派援军,并再次下达强攻砥平里的命令。同时邓华还致电40军军长温玉成,让他统一指挥参战各部队,16日务必拿下砥平里。但是令邓华没有想到的是,电话那头的温玉成语气强硬地说:“我建议所以参战部队立刻撤出战斗。”

  40军是第一批入朝的部队,而从鸭绿江一直打到砥平里的温玉成,对美军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砥平里战斗敌人阻击顽强,增援部队又如此不惜代价,很明显就是抱定了殊死一搏的决心。志愿军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以野战方法仓促攻击固守据点之敌,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并不明智。

  温玉成态度坚决,认为强攻砥平里既然没有取胜把握,就应该及时改变战略,不能把本都折进去。下级将领这样在电话中“抗命”,一些脾气差的首长可能就要直接开骂了,但邓华却没有这样做。

  这位身经百战的志愿军副司令,在了解完一线的战情后,进行了非常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并没有固执己见。邓华告诉温玉成:“你不要放下电话,我现在就跟彭总请示。”而彭德怀最后的命令也是:“同意立即结束砥平里的战斗。”

  2月16日拂晓前,志愿军进攻部队撤出战斗,前出至原州附近之各军也同时向北转移,向龙头里(砥平里北)至横城一线及北至洪川东西一线以南地区集结。至此,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战后,邓华主动为自己的判断和指挥失误进行检讨,但却给予了志愿军参战部队极大的肯定,他亲自打电话给一线总指挥徐国夫,说到:

  “你徐国夫果然没让敌人跑掉啊!虽然我们判断有误,但你们打得不错。你能及时调整部署,随机攻击,不愧是个老打仗的。我们前线指挥员就应该这样,随机应变,敌变我变,处变不惊才行。虽然我们付出代价不小,但这个责任在我,在我的指挥部,由我来承担责任。后续部队上来后,我马上给你把减员补齐……”

  砥平里战斗,虽然没有达成预期的作战目标,却成为了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另一面的真实写照。温玉成敢于“战场抗命”,在准确判断战局形势后,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而邓华能够听取下级的意见,敢于承担责任,更是难得。徐国夫就曾回忆说:“听了邓华的话我很激动,我为他敢于承担责任的态度表示钦佩。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砥平里战斗总的战略是对的,这是一个足以扭转全局的点,要不然李奇微也不可能下令美军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和增援这里。但这场战斗,因为发起的时间较为仓促,敌情变化较大,所以志愿军的攻坚行动才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