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江苏!老西门大街:昔日繁荣街巷今犹独特古韵
日期:2024-10-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浏览次数:179
中唯一侥幸保存下来保持原有风貌的古街。遗憾的是,作为大街端点的庆成门上,重檐城楼以及偏门单檐城楼皆毁于战乱。
老西门大街的沿街民居,仍然保留着清末民初时期砖木结构小瓦店面房、小瓦楼房的建筑风貌,其中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32处。
老街西南是文渠的源头——矶心闸,紧靠城墙便是西水关。隔河相望就是风景秀丽的月湖。老街内共有三座桥,连接文渠两岸,东端连接西长街的南市桥,中段有连接县西街的草桥,西端连接去月湖的兵马寺巷的红桥。
昔日的老西门大街是淮安城内进出西门码头、轮船码头的唯一的通道。明清时期,正德帝、康熙、乾隆、嘉庆皆从老西门大街进(出)淮安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着名作家袁鹰、着名的少儿团体新安旅行团等都是从这条街走出淮安城,登上小火轮,走向全国的。
这条大街上还诞生了一个革命家庭——杨肖禹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杨肖禹和长子杨道生毅然变卖了田地、房屋和杂货店,毁家闹革命。病逝后,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为其撰写了墓志铭,中直机关党委也向她敬送了挽联。
西门大街西段东首有一幢具有典型江淮地区民居建筑风格的二层楼房,这座楼房是淮安化学工业的摇篮、第一家民族化学工业的生产厂家——霍氏皂所的旧址。20世纪30年代初,私营工商业主霍培元、霍培亨两兄弟创办培元化学制造厂,生产的“国光牌”肥皂、歪子油等民用化工产品,畅销两淮、泗阳、宿迁等地,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