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工程造价信息资讯类第一门户!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广东工程造价信息网-一级造价师,二级造价师,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培训,注册-广东造价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新华社天津4月21日电 题:制度创新试验田 新兴产业聚集地——天津自贸试验区九周年“结硕果”

  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挂牌9年来,这个北方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蓬勃发展:年均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亿美元,年均进出口额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以天津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30%的外贸进出口额和40%的实际利用外资额。

  9年来,这片119.9平方公里的土地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以先行先试为使命,成为天津乃至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

  2024年1月16日,大型集装箱班轮“巴赫”号靠泊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在“船舶监管申报新模式”案例中,天津海事局针对同一港区内跨不同分支海事管理机构作业频繁的港内作业船舶,研究出台天津辖区“港内作业船舶集中航次日报”服务,港内作业船舶仅需向一家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多家海事管理机构便可共享数据。

  受益者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月均报告从6000余艘次减至1800艘次,降低70%。节约的时间每月可增加240艘次作业量,产生效益约120万元。同时,这种模式可以缩短船舶待港时间,大幅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企业每年节约船舶燃油成本1000多万元。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累计实施615项制度创新措施,其中有42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挂牌9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持续进行制度创新,一系列创新成果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积蓄新力量。”天津市副市长李文海说。

  扩大制度型开放也不断取得新突破。天津自贸试验区编制实施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动方案,全面提高享惠水平。2023年,天津市企业在RCEP项下享受关税优惠商品的进出口货值超120亿元,同比增长79%。

  当前,自贸区正在实施提升行动。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单泽峰说,天津明确提出要争创通道型、平台型、制度型、都市型、海洋型 “五型”开放新优势,在落实自贸区提升战略中书写好天津篇章。

  日前,50辆氢能重卡通过绿色租赁业务,陆续在浙江投用。绿色租赁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一张名片,试验区还在全国率先建立融资租赁绿色评价机制。数据显示,天津自贸试验区融资租赁规模超2.1万亿元,占全国1/4。

  这样的名片还有很多。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总额近3000亿元,占全国30%;数字货运产业加速聚集,网络货运规模占全国15%;平行进口车独占鳌头,2023年在天津口岸通关的平行进口汽车占全国总量超七成……

  近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通过设立基层法院国际商事审判庭和融资租赁等六大专业法庭,首创“信用+应用”资产担保方式等,让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一路保驾护航,新兴产业不断开拓‘处女地’。”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说。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政策制度,各路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奔涌汇聚,天津自贸试验区动能澎湃,优势产业引领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展现活力,创新主体发展壮大。

  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良的市场条件,在改革、开放、创新的进程中不断迈上协同发展的新台阶。

  天津优化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机制,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港口资源联动、金融创新协作、产业融合互促、资源便捷流动等方面,打造协同创新“一张清单”、产业协作“一条长链”、开放发展“一体化平台”、互联互通“一套机制”。

  今年初,京津冀三地联合推出第五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24项,事项累计达到203项,在三地自贸区内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累计向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分享天津改革试点经验六批次165项,创新实践案例7个。

  李文海说,天津自贸试验区未来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在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贡献“自贸”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