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热播!《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全球超200家媒体落地播出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多语种版本在全球广泛落地播出。截至8月23日18时,节目译制成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泰米尔语等多语种版本,陆续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209家主流媒体刊播上线,引发热烈反响。
截至8月23日18时,《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持续在非洲广播联盟、开普敦电视台、南非独立传媒、开普敦亚洲形象资讯集团、南非金砖电视台、肯尼亚国家电视台、肯尼亚广播公司、肯尼亚首都调频、肯尼亚Africa Live电视台、刚果(金)日报网、埃及DMC电视台、埃及开罗24小时网、津巴布韦广播公司、津巴布韦《先驱报》等50余个非洲国家的107家主流媒体广泛播出。
8月22日出版的南非三大主流报刊南非《星报》、《开普时报》、《水星报》,连续第二天在头版显着位置发表文章。文章指出,《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周日(8月20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正式发布后,在非洲赢得了广泛好评。系列节目已经在多家非洲广播公司播出,并在公共场所大屏幕展示,这些语录吸引了大量非洲受众观看并获得积极反响。
正值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举行,《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俄语、葡萄牙语、印地语、泰米尔语等版本同步在巴西、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落地播出。俄罗斯国家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俄罗斯大亚洲电视台、俄罗斯Rambler通讯社、俄罗斯《文化报》、巴西旗手传媒集团、巴西《论坛》杂志、巴西伯南布哥州日报、巴西247新闻网、孟买信使报、印度新方向网站等金砖国家主流媒体纷纷转发转载。
法国24电视台、欧洲新闻交换联盟、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波兰《论坛报》网站、阿尔巴尼亚NOA通讯社、北马其顿TV21电视台、乌克兰第八频道官网、匈牙利佩斯新闻网、柬埔寨东盟头条新闻社、缅甸仰光传媒、印尼艾尔辛达新闻网、尼泊尔都市调频电台网站等102家海外主流媒体纷纷转播转载《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多语种版本。
荷兰欧华传媒、希腊《中希时报》等境外华文媒体,以及香港大公文汇网、澳门月刊、台湾TVBS新闻台等港澳台媒体也刊播了相关报道。
非洲广播联盟首席执行官格雷瓜尔·贾卡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非关系非常牢固,非洲多国领导人来到约翰内斯堡与习主席共商发展大计。中国是非洲真正的朋友,我亲眼看到了中国对肯尼亚以及其他非洲国家发展作出的贡献。我们对中国抱有感激之情,继续推进非中合作,非洲人民必然能走上富裕之路。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格万加表示,非洲和中国在治国理念方面有许多共鸣。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证明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有能力实现经济的飞跃。我们必须坚持“和”的思想,学习中国智慧,坚持发展方向。
肯尼亚教育部中学事务主任保罗·基贝特认为,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思想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这些理念对包括肯尼亚在内的非洲国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肯尼亚应该学习中国的经验。
缅甸商务部部长昂乃乌表示,习近平治国理念思想体现了大国领导人的智慧和胸怀,尤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类和环境和谐共处,让世界看到日益强大的中国重视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也关注环境生态,值得各国借鉴。
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十多年的南非短视频创作者阿米尔·易卜拉欣在约翰内斯堡的曼德拉广场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说,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中国节目在他的祖国播出,这可以让南非受众听到中国领导人使用的语言,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习近平主席的一句话“道虽迩,不行不至”,我相信这些话对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作用,不同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