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工程造价信息资讯类第一门户!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广东工程造价信息网-一级造价师,二级造价师,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培训,注册-广东造价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即墨区生态颜值正在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日益夯实。这份不断刷新的生态答卷,正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即墨区坚持以“创新宣教方式、打造宣教品牌、提升宣教能力”的系统思维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宣传教育工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即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7月14日,“‘趣’河边,‘河’我一起保护母亲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墨水河公园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大华社区“小管家”志愿服务队的20余名“环保小记者”参与,孩子们在宣讲员的引导下,穿梭于河边及公园绿地,沉浸式学习生态环保知识。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将绿色低碳的绿色种子播撒给更多青少年,教育引导他们从思想到行动守护绿水青山,是即墨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迈出的坚实一步。

  让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就必须有一支专业且年轻的队伍。2022年8月,即墨区生态文明宣讲团成立,整合了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青声绿动”环保创客团和山东大学“初光”支教和环保宣讲团的力量,同步打造了“理润即美”生态文明教育品牌。

  据了解,该宣讲团把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科学知识纳入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水质净化、水质分析等简易科学实验,形成了“活跃式理论学习+沉浸式科普知识+趣味式情景互动”三位一体的宣讲模式,近三年来实施“墨城环保科普直通车”志愿服务进校园项目28期34场,受众达1.8万人次,其中镇(街)所属乡村小学18场,“开学第一课环保进课堂”和“我与假期有个绿色约定”特色宣讲活动12场。

  “我们还按照年龄阶段成立了3支‘环保小记者团’,分别实施‘绿色暑期生态研学’、‘记录身边的环保故事’和‘拾贝科研计划’项目。”宣讲团负责人介绍,同时将生态文明融入课程教育,“每月一堂环保课”项目已覆盖全区294所幼儿园和118所小学,各学段年课时超10节,博物系列课、四季美学等理论课程和生态市集、“我为小鸟安个家”实践活动持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目前已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06所,占比达60.92%,培育“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23名。

  “初到这个厂区,感觉规模非常大,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在青岛即墨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开放活动中,通济新区永合硕辉苑社区居民王婵雨感慨地说。踏入厂区,大片绿地和错落有致的树木盆景,彻底改变了她对传统水泥厂烟尘弥漫的印象,也让她近距离感受到传统高耗能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路径。

  而在距离青岛即墨中联水泥有限公司30分钟车程的中节能(即墨)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来自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13名学生亲眼见证垃圾化绿电的魔法时刻,对于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有了更为生动清晰的认识。

  像中节能(即墨)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和青岛即墨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这样教育辐射面广、科普功能强的环境教育场馆,在即墨区已培育8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环保设施对外开放单位2家、省级环保科普基地1家、市级环境教育基地6家,每家单位均配备至少2名兼职宣讲员,形成了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为指导的“1+2+6+N”的生态文明教育矩阵。今年以来,累计开放155次,接待公众超4万人次,涵盖学校师生、社区居民、机关公众人员、社会团体及志愿者等群体。

  为提升开放效果与活力,各单位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推出“云打卡环境教育基地”活动,有效扩大活动传播力和影响力。围绕提升效果,部分单位从软硬件着手,增设参观廊道、建设教育场所、更新展板模具、引入数字化设备,融入游戏竞赛、知识竞答等互动环节,使开放项目更生动有趣。结合单位文化禀赋与生态资源,量身定制“一厂一主题”“一厂一模式”,打造“环保设施开放+”文化、旅游、科普、践学等多元场景。

  7月8日至14日,由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联合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的“拾贝净滩护碧海 助研治污践初心”志愿服务活动举行,30余名“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分四批沿崂山湾海岸线捡拾贝壳、清理垃圾,成为蔚蓝海岸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月“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科普、“浒”尽其用研究、巡河巡海巡湾等活动百余场,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成为广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

  这顶“小蓝帽”的背后,是即墨区日益完善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近年来,即墨区积极响应全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品牌项目建设号召,以“美丽即墨 共建共享”为统领,培育5个子项目,配套组建“小管家‘趣’河边”、“小蓝帽”、“美丽山东无废同行”、生态文明宣讲和“青声绿动”环保创客团等五支志愿服务队伍,并在包联社区、共建企业设立多个联络矩阵,形成“1+5+N”的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体系,目前已吸纳各行各业志愿者5000余人,今年以来开展活动31场次,各志愿服务队人均服务时长约80小时。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宣教活动坚持开展并深受公众好评,充分证明了这项活动的生命力。但是,活动还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怎样让更多公众参与、如何让活动更有吸引力等。为此,要进一步深入调研,借鉴外地外单位的好做法,引入更多更专业的研学单位参加活动,让“理润即美”生态文明教育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