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產过千万”看“特斯拉效应”
我国新能源汽车年產首超1000万辆之际,不少人想起了特斯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彰显了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自信。
3个月后,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厂,总投资达500亿元,规划年產能50万辆。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奠基,当年12月第一辆整车下线。
作為首个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特斯拉“整车制造”,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產的“特斯拉速度”,為特斯拉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也带来“鲇鱼效应”,倒逼中国车企加快创新。
中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年產过千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於,面对开放环境下的激烈竞争,面对特斯拉的“鲇鱼效应”,中国车企敢於直面挑战、积极应变求变。
在开放竞争中练就真本事,今天的中国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最活跃的產业中心。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逾120万辆,同比增长77.6%。
11月1日起,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施行,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这意味着中国具有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勇於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
从发展的基石看,这个“年產过千万”建立在科技创新与產业创新加快融合的基础之上。中国一批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实现了强势崛起,在產销量、核心技术、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实现了由并跑变领跑。
从发展的底色看,这个“年產过千万”筑就的是全球新能源產业的“绿色裡程碑”。以此為标志,中国新能源汽车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更折射出以绿色发展為特征的新质生產力快速成长壮大。
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是大势,不是“小院高墙”所能阻挡的。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92.8万辆,同比增长12.5%。面对“加征关税”等大棒,全球消费者用行动表达了对优质產品的喜爱、对绿色低碳理念的追崇。
凭借技术、品牌等优势,背靠中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特斯拉销量的大幅增长,带动了上下游產业链供应链快速发展。如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过95%,超过60家供应商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链体系。
依托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一流的智造能力,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平均30多秒就有一辆整车下线。2023年,特斯拉中国工厂的產量在其全球產能中佔比过半,其中36%对外出口。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正是一个双赢、多赢的过程,顺应的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產业链供应链全球分工的大趋势,彰显的是合作共赢、和合共生的理念。
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利用中国市场、技术和制度开放等优势,实现了“在中国,為世界”的转变。在匈牙利,在西班牙,在缅甸,在马来西亚,在巴西……中国新能源车企海外建厂促进绿色合作,带动更多国家和地区绿色低碳转型。
当地时间11月14日晚,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秘鲁钱凯港开港。这座南美首个智慧绿色港口投入运营后,每年将為秘鲁创造逾8000个直接就业机会,带来45亿美元收入,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破浪而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我们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
在开放中,我们不仅练就了真本事,更极大增强了发展的自信心。歷经多少次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扩大开放,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最终都化险為夷、化危為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