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出九头来年添坟头”正月廿三遇九九天晴有何说法?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3月份,此时距离九九天也仅有1天。九九天也就是“数九”中的最后一个九天,民间认为,这个九天过后,春暖花开的日子就正式到来了,为此九九天也被称为“出九”,寓意“出寒”。
据悉,今年的“出九”开始于农历正月二十三,阳历的3月3日,并于3月11日结束,此时正好与惊蛰节气相交,是农作物播种的开始。这也意味着今年的“出九”天气与春耕及粮食的收成有密切的关系。
说到“出九”天气,就不得不提一下农谚了,因为农谚是农民朋友进行农耕及农事活动最好的借鉴。而“日照出九头,来年添坟头”这句农谚,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这句话是何意?“出九”天晴好不好?有何说法?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九九头一天如果是太阳高照,晴朗无云,那么今年去世的人就会比较多。这说明出九天晴预示着今年的庄稼生长不好,很可能出现减产,导致粮食收成差,这样靠天吃饭的农民朋友就会无粮可吃,严重的就会被饿死。
古人为何会这样说?据悉,在以前庄稼收成要看天,只有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反之,一旦天气不好,庄稼就会遭受减产,甚至绝产。而“出九”前后,正值惊蛰,本是农耕的最佳时节,而农耕最需要雨水灌溉,可此时如果天晴,就会导致干旱,尤其是连续的晴天,就不利于耕种,这也是为何“春雨贵如油”的原因。而且对于南方地区的水稻播种更是受影响,如果此时延期种植,势必也会误了农时,导致庄稼无法顺利生长,最终也难有收成。所以,古人就害怕“出九”这天出日头。
这句话可以看出,如果“出九”这天出现了连续的降雨天,那么今年的粮食就会堆成山。虽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可以表明这天下雨,就会对于庄稼生长有利,很可能就是个丰收年。
这是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最佳时间,此时需要温度和水分,而如果没有充足的水分就无法保证小麦的顺利生长。为此民间百姓都渴望这天下雨,寓意风调雨顺。
另外,由于这时候还是春耕播种的最佳时期,如果有了雨水滋润大地,就比较有利于春耕作物的下种,发芽。反之,如果晴天,就会导致干旱,农作物种子就难以出芽,也就导致庄稼死棵,减产。
这句谚语说的就是。如果“出九”之后天气依然不暖和,甚至特别寒冷,那么大概率今年的春天就是冷春了,也就是会出现“倒春寒”现象。这也意味着庄稼会遭殃,秋收会减产,不是个丰收年。
因为倒春寒一旦出现,就会导致返青的作物冻伤、冻死,而且对于刚刚播种的庄稼也会造成出芽困难,死棵,进而导致一年的粮食无收成。不仅如此,倒春寒还会对果树发芽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果树无法坐果,大面积减产。而且倒春寒还会给人体带来损害,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极易诱发疾病。所以出九后的天气暖还是冷对于人们来说至关重要。
看得出,“出九”这天如果是晴天、冷天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就会有不利的影响;如果这天是雨天、暖天,那么这一年就是个丰收年。
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农谚,在这里的就不一一解释了,因为它们的意思跟以上这些类似,如“出九三天黑,又收稻子又收麦”、“出九三天亮,高田无指望”、“出九见阳,无水下秧”等。这些都能反映“出九”晴天和雨天对于年景的影响。
总之,“出九”时间马上到了,大家要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尽量做好提前的预防准备,别让庄稼出现大面积减产。当然,如今的农业生产技术都比较发达,人们也不再靠天吃饭,但还是要对农谚有所了解为好,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应对不良天气。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出九”天气变化的问题了。话说,你们那边这天是晴是雨?你觉得古人说的这些还有用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对此的看法。